扫一扫去分享
2023年佩兰家族教皇新堡希娜白葡萄酒 2023 Famille Perrin Les Sinards Blanc, Chateauneuf-du-Pape, France
2019年吉佳乐世家教皇新堡红葡萄酒 2019 E. Guigal, Chateauneuf-Du-Pape, France
2019年绯杰教皇新堡红葡萄酒 2019 Barton & Guestier Les Roches Noires, Chateauneuf-du-Pape, France
2011年溪亚酒庄教皇新堡珍藏干红葡萄酒 2011 Chateau Rayas Reserve, Chateauneuf-du-Pape, France
2021年宝卡诗岱古堡致敬雅克佩兰教皇新堡红葡萄酒 2021 Chateau de Beaucastel Hommage a Jacques Perrin, Chateauneuf-du-Pape, France
2020年嘉伯乐埃米塔日史坦堡骑士白葡萄酒 2020 Paul Jaboulet Aine Le Chevalier de Sterimberg, Hermitage, France
2020年嘉伯乐孔德里约佳欣白葡萄酒 2020 Paul Jaboulet Aine Les Cassines, Condrieu, France
宝卡诗岱古堡(Chateau de Beaucastel,又名:博卡斯特酒庄)位于法国罗讷河谷(Rhone Valley)著名子产区教皇新堡(Chateauneuf du Pape)。酒庄由宝卡诗岱(Beaucastel)家族建立于16世纪。1909年,酒庄被佩兰家族(Perrin Family)收购,现任庄主为查尔斯·佩兰(Charles Perrin)。
从16世纪开始,宝卡诗岱家族已经生活在库尔泰宗(Courthezon)地区。根据记录,1549年,宝卡诗岱家族在这里买了一间仓库以及附近的土地,建造了宝卡诗岱古堡。1909年,皮埃尔·泰米尔(Pierre Tramier)买下了这处地产,随后传给了他的女婿皮埃尔·佩兰(Pierre Perrin),之后再传给雅克·佩兰(Jacques Perrin)。雅克·佩兰接手宝卡诗岱古堡后,为酒庄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早在上世纪60年代,雅克·佩兰就率先实施有机农业生产,1974年就采用“生物动力法”原则管理葡萄园,与当时的潮流背道而驰,令一些同行感到不解。尽管如此,他还是深信尊重风土的本质才是正途。虽然慕合怀特(Mourvedre)是教皇新堡产区自古就有的本地葡萄品种,但因不易种植而早已被多数人舍弃。雅克·佩兰不辞辛劳地栽培慕合怀特,恢复了教皇新堡葡萄酒的原味,同时提升了慕合怀特的价值。
雅克佩兰红葡萄酒以慕合怀特为主要原料,其经典风味正是源自于这一葡萄品种。雅克·佩兰重新开发荒废已久的教皇新堡北部地区,他钟爱这片土地,认为其地理位置和日照条件可对葡萄产生良好的影响。如今这些产地已是名副其实的瑰宝级葡萄园。园里的慕合怀特葡萄老藤所结的优质果实,就是用于酿制酒庄高端葡萄酒的优质原料。1978年,雅克·佩兰逝世,该酒庄由雅克的儿子让-皮埃尔(Jean-Pierre)和弗朗索瓦(Francois)两兄弟共同管理。酒庄在两兄弟的管理下,大放异彩。如今,酒庄事务已由让-皮埃尔的儿子查尔斯·佩兰接管。
宝卡诗岱古堡面积达130公顷,其中100公顷种植葡萄树,剩余的30公顷用于轮流种植葡萄树。每年将1-2公顷的老葡萄树连根挖起,然后在已经休养10年以上的空地上重新种植同样面积的新葡萄树。宝卡诗岱古堡的葡萄园有着罕见的风土—下层的石灰石上覆盖有圆形鹅卵石、黏土和沙砾,有着良好的排水性,这也使得葡萄树根深、健壮。同时,密斯托拉风(Mistral)为葡萄园带来凉爽的微气候,有利葡萄的生长。葡萄园内完全使用有机肥料。目前,葡萄园内仍种植教皇新堡法定产地批准的13类葡萄品种,其中红葡萄品种主要有慕合怀特、黑歌海娜 (Grenache Noir)、西拉(Syrah)、神索(Cinsault)和古诺瓦兹(Counoise),白葡萄品种主要有瑚珊(Roussanne)和白歌海娜(Grenache Blanc)。
宝卡诗岱古堡经过手工采收的葡萄在运往酒窖之后,都需要经过精心筛选,只有品质商城的葡萄才能进入酿造环节。在经过彻底的去梗之后,葡萄被装入具有温控功能的发酵大桶,进行发酵。发酵15天后,酒液会被放入橡木桶中熟化。为了展现葡萄原有的风味,产自宝卡诗岱古堡葡萄园的葡萄都会被分开酿造。宝卡诗岱古堡的葡萄酒采用多种葡萄混酿,其中,歌海娜和神索为葡萄酒增添颜色和温度;慕合怀特、西拉、蜜思卡丹(Muscardin)和瓦卡瑞斯(Vaccarese)为葡萄酒提供结构感和陈年潜力;古诺瓦兹和匹格普勒(Picpoul)为葡萄酒增添独特的香气,让葡萄酒的酒体更饱满。酒庄的酿酒技艺代代传承,酿酒师有着丰富的混酿经验和出色的技艺。混酿完成后,葡萄酒将会在橡木桶中陈酿一年。等到葡萄酒成熟后,酒庄开始装瓶。随后,宝卡诗岱葡萄酒在酒庄瓶陈一年后才会发售。
宝卡诗岱古堡生产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其中红葡萄酒以慕合怀特(Mourvedre)葡萄为主,白葡萄酒则以瑚珊(Roussanne)葡萄为主。其中比较知名的酒款有宝卡诗岱古堡向佩兰致敬干红葡萄酒(Chateau de Beaucastel Hommage a Jacques Perrin, Chateauneuf-du-Pape)、宝卡诗岱古堡教皇新堡红葡萄酒(Chateau de Beaucastel, Chateauneuf-Du-Pape)和宝卡诗岱古堡柯多勒红葡萄酒(Coudoulet de Beaucastel, Cotes-Du-Rhone)等。其中,值得一提的便是宝卡诗岱古堡向佩兰致敬干红葡萄酒。 1989年的天气非常好,酒庄收获的慕合怀特品质非常出色。庄主让-皮埃尔和弗朗索瓦兄弟决定酿造一款特别的佳酿,以纪念他们的父亲。他们将这款酒命名为宝卡诗岱古堡致敬佩兰红葡萄酒,以老藤出产的慕合怀特为主要酿酒葡萄。这些老藤产量极低,所结的果实成熟度高,味道集中。
酒款酿成后,大获成功,获得了罗伯特·帕克满分的荣誉。这款葡萄酒产量低,仅在盛产晚熟葡萄品种的年份进行酿造,年产量仅有4,000-6,000瓶。宝卡诗岱酒庄向佩兰致敬干红葡萄酒根据不同葡萄品种分别酿造,经过苹果酸乳酸发酵后进行调配。这款酒的新鲜感令人印象深刻,芳香四溢,有着不凡的陈年潜力。此后的1990、1998、2007和2010年份都获得了罗伯特·帕克满分的荣誉。世界上仅有十多款佳酿,如拉图城堡(Chateau Latour)、柏图斯(Petrus)、花堡(Chateau Lafleur)、哈兰酒庄(Harlan Estate)获得过五个年份以上的满分。“向佩兰致敬”显然位居世界精品葡萄酒的行列。
过去多年,宝卡诗岱古堡一直是教皇新堡地区的熠熠明星之一。如今,宝卡诗岱酒庄在佩兰家族的管理下创造着新的辉煌,不断续写着罗讷河谷的传奇。
图片来源:www.phototheque-inter-rhone.com
教皇新堡(Chateauneuf-du-Pape)位于阿维尼翁市(Avignon)北部几英里处,是罗讷河谷(Rhone Valley)产区南部最著名且最重要的葡萄酒产区。教皇新堡产区得名于教皇克莱蒙五世(Pope Clement V),克莱蒙五世即位教皇后,并没有按着传统到梵蒂冈(Vatican)上任,而是决定将整个教廷迁往阿维尼翁,又因为这位教皇深爱葡萄酒,给这里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带来不可磨灭的功绩。该产区在1933年被授予法定产区。
教皇新堡产区属地中海性气候,冬天温和,夏天日照充足,是整个罗讷河谷最干燥的区域,年日照时长约2,800小时,但好在区内境内盛行密斯托拉风(Mistral),西北吹来的凉风有效地调节了气候,虽然有时风力过大会折断幼苗和树枝,但密斯托拉风对区内葡萄酒品质的影响不可磨灭。
教皇新堡产区的葡萄园面积为3,133公顷,区域内土壤极为特殊,主要分布着三种土壤,其一是黏土质石灰岩土壤,这里出品更多的白葡萄酒,酒体饱满,香气浓郁,同时也能保持新鲜的爽脆感;其二是南部地区富含沙质的红色黏土,表现还覆盖有大量鹅卵石,这里出品的葡萄酒以红葡萄酒为主,酒体饱满,结构强劲,是教皇新堡高品质的代表;其三为沙土、鹅卵石、黏土混合的黄色土壤,这种土壤分布在产区更偏北的一些区域,生产出的葡萄酒更加轻盈、精致,往往能够展现出明显的香料气息。
该产区的法定葡萄品种多达13种,这些葡萄分别是:西拉(Syrah)、慕合怀特(Mourvedre)、神索(Cinsault)、歌海娜(Grenache)、克莱雷(Clairette)、瑚珊(Roussanne)、布布兰克(Bourboulenc)、琵卡单(Picardan)、匹格普勒(Picpoul)、古诺瓦兹(Counoise)、密思卡丹(Muscardin)、瓦卡瑞斯(Vaccarese)和黑特蕾(Terret Noir)。但其中歌海娜可以分为歌海娜、灰歌海娜(Grenache Gris)、白歌海娜(Grenache Blanc),匹格普勒又可以分为白匹格普勒(Picpoul Blanc)、灰匹格普勒(Picpoul Gris)以及黑匹格普勒(Picpoul Noir),克莱雷分为克莱雷和灰克莱雷(Clairette Gris),这样又引出一种说法,教皇新堡的法定葡萄品种为18种。
教皇新堡每年的产量约1,000万升,其中红葡萄酒占93%,白葡萄酒占7%。其中红葡萄品种歌海娜所占比重最大,西拉、神索、慕合怀特也表现不俗。在酿造方面,这里的红葡萄酒有时使用100%歌海娜酿造,有时使用多种葡萄品种调配,陈年可以在不锈钢罐、水泥槽、各种大小的橡木桶中进行,但通常新橡木桶的使用比例并不高。酿造出的酒款风味浓郁,酒体饱满,充满香料气息,极个别酒款也可以酿造得精巧迷人。对于白葡萄酒,瑚珊、白歌海娜、克莱雷的使用更为普遍,酿造出的酒款成熟饱满,但仍能让人感觉到柑橘类水果的清爽气息。另外,教皇新堡酿造的葡萄酒所用的酒瓶上面都印有一个共同标志,即两把交叉的钥匙和一个教皇三重冠。
这里有一些著名酒庄,如稀雅丝酒庄(Chateau Rayas)、博卡斯特尔庄园(Chateau de Beaucastel)、拿勒酒庄(Chateau La Nerthe)、帕普酒庄(Clos des Papes)和佩高酒庄(Domaine du Pegau)等,常常会出产一些口感浓郁陈年后振奋人心的高品质红葡萄酒。
典型香气:覆盆子、蓝莓、桑椹、李子干、松露、松树、百里香、桂皮、丁香花蕾、胡椒和皮革等
起源:
慕合怀特(Mourvedre)是一种红葡萄品种。根据现有的一些记录,基本上可以断定慕合怀特原产自西班牙,这一点从其外文名中也可见一斑,与慕合怀特外文名相似的“Murviedro”就是指西班牙瓦伦西亚(Valencia)附近的一个镇。而且在20世纪早期,根瘤蚜肆虐之前,慕合怀特已经是这个地方主要的葡萄品种。
品种特征和生长条件:
慕合怀特的果实小到中等,果皮厚实,糖分足,发芽和成熟都极其晚,据称比佳丽酿(Carignan)还要晚一周。慕合怀特的产量低,易受旱灾、螨虫、叶蝉和酸腐病的影响,但能很好地抵抗灰霉病。由慕合怀特酿制出的葡萄酒口感丰富,单宁重,酒精含量高,带有浓郁的黑莓的味道;年轻时,还常带有与动物味相似的猎物的风味,有较大的陈年潜力。
慕合怀特是一个喜热的红葡萄品种,在成熟时期尤其需要高温天气,同时对镁和钾的需求较大。慕合怀特尤其适合在石灰土中生长,需要定期、限量的的水源灌溉。
主要种植区域和特色:
在欧洲,慕合怀特主要种植在地中海方圆50英里内,这片区域夏季炎热且持续时间较长,冬季温和,符合慕合怀特的生长特性。慕合怀特曾经是西班牙的宠儿,不过如今它在该国的地位正日渐下降。而在西班牙以外的地方,如法国、澳大利亚和美国等国家,该品种却变得越来越流行。
法国
2009年,慕合怀特在法国的种植面积达9,363公顷。在普罗旺斯(Provence)产区,慕合怀特曾一度是当地的主导葡萄品种。但随着根瘤蚜虫病的爆发以及为了满足市场对大量廉价餐酒的需求,葡萄种植者们更为追捧高产葡萄品种,因此慕合怀特在该产区的地位逐渐下降。数十年以来,在法国邦多勒(Bandol)产区内,该品种的发展也一直停滞不前。但如今,在整个朗格多克-露喜龙(Languedoc-Roussillon)产区,该品种已经成为一种极为流行且不断被改善的葡萄品种,这主要是因为新克隆品种的培植,使得慕合怀特产量不稳定的难题得到了解决。
在法国南部,慕合怀特所酿制出的葡萄酒结构感强,果香浓郁,在比较好的年份里,常带有黑莓的香气。其强劲的结构能使它很好地与普罗旺斯产区内的歌海娜(Grenache)及产自法国西部地区的神索(Cinsault)搭配。在邦多勒,慕合怀特也常与上述葡萄品种混酿。从卡斯坦丘(Coteaux de Tricastin)到科利乌尔(Collioure),并包括教皇新堡(Chateauneuf-du-Pape)及周围地区在内的法国南部许多产区,慕合怀特均是法定葡萄品种之一。该品种比西拉的果肉丰富,比歌海娜和神索的酸度高,比佳丽酿更富有魅力,因此它常在与这些葡萄品种的混酿中起辅助作用。不过,在朗格多克产区,慕合怀特也用来酿制单一品种酒,并且经济效益颇佳。
西班牙
慕合怀特在西班牙被称为“Monastrell”,是西班牙继阿依伦(Airen)、丹魄(Temprannillo)、博巴尔(Bobal)和歌海娜之后种植面积最广的葡萄品种。据统计,2008年该品种在西班牙的种植面积达63,244公顷。慕合怀特主要种植在西班牙中部和东南部地区:穆尔西亚省(Murcia)的种植面积为33,710公顷,卡斯蒂利亚-拉曼恰地区(Castilla La Mancha)的种植面积为19,641公顷,瓦伦西亚(Valencia)的种植面积为9,495公顷。慕合怀特是西班牙地中海沿岸及附近一些DO法定产区酒的主要红葡萄品种,很多酒庄都采用该葡萄品种酿造单一品种葡萄酒或混酿葡萄酒。
澳大利亚
慕合怀特在澳大利亚官方资料中也称“Mataro”。尽管20世纪80年代末,一些珍贵的老藤歌海娜及慕合怀特葡萄树在南澳被连根拔起,但澳大利亚最终还是意识到这两种葡萄的重要性,并认识到澳大利亚完全有条件出产纯正的罗讷(Rhone)风格混酿葡萄酒。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将更多的注意力从加强酒转移到餐酒上,老藤歌海娜-西拉-慕合怀特混酿葡萄酒(GSM)数量激增。据统计,2008年,慕合怀特在澳大利亚的总种植面积达784公顷,在南澳大利亚的种植面积为359公顷,约占一半,主要种植在炎热的地区,如河地(Riverland)、巴罗萨(Barossa)和滨海地区(Riverina)。
美国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California),被称为“Mataro”的慕合怀特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就有种植,但它在加利福尼亚州并不流行,曾几近绝迹。直到罗讷葡萄酒协会(Rhone Rangers)的出现,这一境况才得以改善。在该协会的倡导下,加利福尼亚州,尤其是在旧金山(San Francisco)和中央山谷(Central Valley)之间的康特拉科斯塔县(Contra Costa County),对慕合怀特葡萄酒的需求不断增加。截至2010年,慕合怀特在美国加州的总种植面积为380公顷。据统计,华盛顿州(Washington)在2011年的种植面积已达67公顷。另外,俄勒冈州(Oregon)、德克萨斯州(Texas)、弗吉尼亚州(Virginia)和亚利桑那州(Arizona)也有少量种植。
南非、塞浦路斯和土耳其
截至2008年,慕合怀特在南非的种植面积为359公顷。截至2010年,慕合怀特在塞浦路斯(Cyprus)的种植面积为149公顷,而土耳其的种植面积仅为7公顷。
典型香气:草莓、覆盆子、香料、甜椒、太妃糖和皮革
起源:
歌海娜(Grenache),在西班牙被称为加尔纳恰(Garnacha),其起源地一直都被认为是西班牙东北部的阿拉贡(Aragon)产区。然而近年来,这一权威被意大利的一些学者质疑,他们认为歌海娜的真正起源地是意大利的撒丁岛(Sardegna),在那里歌海娜也叫做卡诺娜(Cannonau)。
从历史上看,这两种起源说都是可信的,也很难辨别对错,因为这两个地方的历史渊源很深。早在公元前800年,撒丁岛的原住民已经在伊比利亚半岛(Iberian Peninsula)安家,而撒丁岛在1479-1720年间属于西班牙的殖民地,歌海娜和卡诺娜的文字记录也是同时出现在这一期间。除此之外,歌海娜在西班牙的名字“加尔纳恰”的来源也是这两个国家争论的焦点。有传说这一名字实际上是由该品种的意大利名“Vernaccia”演变而来,但也有学者认为这一名字来自西班牙的法官和顾问团身上穿的、名为“Garnaxa”的深色外袍。
大家普遍认可西班牙为歌海娜发源地的原因有二:歌海娜以及它的变异品种都是在西班牙最早被发现的,而不是撒丁岛;最近的基因检测发现,歌海娜的基因更接近于西班牙的原生葡萄品种。然而让人遗憾的是,虽然研究证实歌海娜与西班牙本土的阿拉利荷(Alarije)和弗德乔(Verdejo)等品种同属一个品系,但是至今尚未发现歌海娜的父母亲本。
品种特征和生长条件:
歌海娜开花较早,但是成熟期较晚,因此比较适合在温暖的环境下种植。它容易被霜霉菌、拟点霉菌和灰霉病等感染,也容易出现细菌感染导致的葡萄藤坏死、葡萄蛾侵蚀和成熟不均等问题。不过,歌海娜有很好的抗旱性,对埃斯卡病等感染枝木的病害也有良好抗性,这也许就是大部分歌海娜葡萄藤都非常长寿的原因。
歌海娜的果实可以凝聚很高的糖分,酸度温和适中,但产量过高会稀释果实风味和颜色。无论是在偏酸性土壤、砂土、石砾土,还是石灰石土壤中,歌海娜都能很好地生长。若想要得到高品质的歌海娜,最好采用灌木式种植,修剪短枝,并适量添加镁元素。
主要种植区域和特色:
由于歌海娜能够在干旱炎热的气候下生长,恰好适应现在全球的气候变化,因此它已然成为全球最广泛种植的葡萄品种之一。
法国
歌海娜是在法国拥有第二大种植面积的葡萄品种,为94,240公顷,仅次于梅洛(Merlot)。因其喜热的特性,大多数歌海娜都种植在法国南部的沃克吕兹省(Vaucluse),那里是南罗讷河谷(Rhone Valley)葡萄酒的集中产地。该地最具代表性的歌海娜葡萄酒产区就是教皇新堡(Chateauneuf du Pape)。在该产区较为干旱的葡萄园里,歌海娜的果实小而皮厚,酿造出来的酒颜色深浓,年轻时单宁感很强,带有草本和香料风味,酒精度高,有着成熟的甜美感。而在德龙省(Drome)北部地区,歌海娜葡萄酒则会更轻盈,更少甜美感;在普罗旺斯(Provence)的东南部,歌海娜常用于酿造草本风味的干型桃红葡萄酒;在加尔省(Gard),歌海娜也用来酿造大量的桃红葡萄酒,也许是因为当地降雨较多,这里的葡萄酒口感更为多汁润滑。
在朗格多克-露喜龙(Languedoc-Roussillon),歌海娜的受欢迎程度超越了佳丽酿(Carignan),仅次于西拉(Syrah)。歌海娜及其灰白两色的变异品种在莫里(Maury)、班努(Banyuls)和里韦萨特(Rivesaltes)等产区均有种植,常用于酿造陈酿风格的葡萄酒。而在朗格多克-露喜龙更温暖的地区,歌海娜也会和西拉、佳丽酿、神索(Cinsault)和慕合怀特(Mourvedre)进行调配,酿造餐酒。
西班牙
歌海娜在西班牙的种植面积达75,399公顷,是第三大红葡萄品种,仅次于丹魄(Tempranillo)和博巴尔(Bobal)。其最重要的产区是东北部的阿拉贡和中部的卡斯蒂利亚-拉曼恰(Castilla-La Mancha),其他产区如卡斯蒂利亚-莱昂(Castilla y Leon)和拉里奥哈(La Rioja)等也均有种植。
虽然歌海娜在该国的种植面积正在减少,但其地位却在逐年提升,特别是在纳瓦拉(Navarra)产区,歌海娜是酿造桃红葡萄酒的重要品种。在西班牙人的心目中,歌海娜地位稍逊于丹魄,这可能是因为历史上的许多名贵葡萄酒都是用丹魄酿造。但是现在,西班牙的许多出口市场开始青睐由老藤歌海娜酿造的风格集中、果香甜美的葡萄酒。因此,即使是在里奥哈(Rioja)这个丹魄占据绝对地位的产区,歌海娜也因为可以在混酿中完善骨架和结构而颇受欢迎。
意大利
2000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歌海娜在意大利的种植面积约为6,288公顷,其最重要的产区是撒丁岛。在这里,歌海娜也被称为卡诺娜,主要生长在撒丁岛上的努奥罗省(Nuoro)东部。撒丁岛上的歌海娜葡萄酒常以“Cannonau di Sardegna”出售,这是一种DOC级别的高酒精度葡萄酒,干型或甜型,并可以通过酒精加强。
美国
据说,歌海娜是在19世纪50年代由一位圣克拉拉谷(Santa Clara valley)的葡萄酒商带到加利福尼亚州(California)。歌海娜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和成酒风格的多变性,让它在19世纪末的葡萄种植浪潮中大放光彩。禁酒令过后,中央山谷(Central Valley)也种植了很多歌海娜,主要用于酿造甜酒和桃红葡萄酒,其中一些品质优秀的桃红葡萄酒甚至可以媲美白仙粉黛(White Zinfandel)。2010年的数据显示,加州的歌海娜种植面积为6,170公顷,主要分布在塞拉丘陵(Sierra Foothills)。当地高品质的GSM(歌海娜-西拉-慕合怀特)混酿葡萄酒以及其他以歌海娜为主导的混酿酒都非常有名。
在加州以外,华盛顿州(Washington)近几年兴起了对罗讷河谷风格葡萄酒的崇拜,歌海娜的种植面积扩大到了261公顷。俄勒冈(Oregon)、德克萨斯州(Texas)和亚利桑那州(Arizona)也种植了少量歌海娜。
澳大利亚
近代史里,歌海娜在澳大利亚至少经历了两次戏剧性的反转。1960年以前,歌海娜还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葡萄品种,但之后其地位被西拉代替,后来又因为法国葡萄酒的影响,败给了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不过,随着歌海娜的混酿酒,尤其是GSM混酿开始闻名世界,歌海娜又重新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可惜的是,当时有很多老藤葡萄树已经被铲除,如今年轻的歌海娜葡萄树主要种植在温暖的南部。2008年的统计显示,澳大利亚的歌海娜种植面积为2,011公顷,分布在巴罗萨谷(Barossa Valley)、天鹅地区(Swan District)、阿德莱得山区(Adelaide Hills)和伊顿谷(Eden Valley)等产区。
南非
歌海娜在南非并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葡萄品种,种植面积仅为144公顷,且分布较为分散,没有集中种植的产区。在南非,歌海娜一般用于与西拉混酿,酿造澳大利亚风格的葡萄酒,有时候也会和佳丽酿、慕合怀特,甚至是赤霞珠混酿,创造不同风格的葡萄酒。
典型香气:黑醋栗、红醋栗、蓝莓、桑椹、紫罗兰、松露、甘草和胡椒等
起源:
西拉(Syrah)起源于法国罗讷河谷(Rhone)北部,主要在埃米塔日(Hermitage)和罗第丘(Cote-Rotie)产区。西拉在文献中最初以“Sira de l’Hermitage”和“Serine”出现,“Syrah”一词就来源于“Serine”,在印欧语系中“Ser”意指“很长一段时间”,寓意该品种属于晚熟的葡萄品种。DNA研究显示,西拉实际上是白梦杜斯(Mondeuse Blanc)和杜瑞莎(Dureza)自然杂交的后代,与黑皮诺(Pinot Noir)、黑梦杜斯(Mondeuse Noire)和维欧尼(Viognier)也存在亲属关系,西拉和杜瑞夫(Durif)杂交能产生佩露西(Peloursin)葡萄。
品种特征和生长条件:
西拉是一个生命力旺盛的葡萄品种,果小而且在成熟后会很快萎缩,成熟期短,春季要防大风天气,易得萎黄病,在收获季节要防螨类虫和灰霉病。此外,还有一种“西拉病”,是指在葡萄叶变红时,嫁接处出现肿胀和裂痕最终导致葡萄树死亡。由西拉酿造的葡萄酒单宁柔和,带有皮革、甘草和黑胡椒的气息,如果果实过熟,酿造的酒款会有黑巧克力、梅干和烤橡胶的味道。
主要种植区域和特色:
至20世纪晚期,西拉主要分布于罗讷河谷和澳大利亚(澳洲称“Shiraz”),此外,美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瑞士等国的种植比例也在不断增加。
法国
在西拉的故乡——北罗讷河谷,很多葡萄农会将小西拉(Petite Syrah)和大西拉(Grosse Syrah)区别开来。这里所称的“小西拉”并不是南北美所种植的小西拉(Petite Sirah),而是西拉品种中果实较小、品质优异的那一部分葡萄的总称,而大西拉则是果实较大、风味较淡的西拉的总称,大西拉的风味凝练程度不及小西拉,酚类物质含量较少。西拉中花青素(Anthocyanin)的含量比佳丽酿(Carignan)要高40%,因而西拉葡萄酒也非常适合使用橡木桶进行陈酿,当西拉葡萄完全成熟时,使用全新的橡木桶也没有任何问题。
截至2009年,西拉在法国的种植面积为68,587公顷,成为继梅洛(Merlot)和歌海娜(Grenache)之后法国第三大红葡萄品种,主要分布在南部和东南部。埃米塔日和罗第丘所产的西拉葡萄酒是典型代表,该葡萄酒以其持久的生命力和强劲活力著称。教皇新堡(Chateauneuf-du-Pape)在歌海娜葡萄酒的混酿中加入西拉来赋予葡萄酒更长的生命力,不过,这种混酿在朗格多克- 露喜龙(Languedoc-Roussillon)产区更为流行。无论是地区餐酒(VDP)还是法定产区葡萄酒(AOC),在朗格多克-露喜龙都可以使用西拉这种官方允许的改良品种来提升葡萄酒的结构。1993年,朗格多克-露喜龙产区的西拉葡萄种植面积为24,000公顷,到了2009年,种植面积进一步增加到了43,163公顷,与罗讷河谷北部的西拉葡萄酒相比,这里生产的葡萄酒风格更加柔和,果香更加丰富,口感更加柔顺。在北罗讷河谷,西拉很少同其他葡萄品种进行混酿,但是在南罗讷河谷,西拉通常与歌海娜、慕合怀特(Mourvedre)或者是佳丽酿进行混酿。而在普罗旺斯(Provence),澳大利亚式的混酿方式,即西拉与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混酿的做法非常普遍。
意大利
1899年,西拉从法国蒙彼利埃(Montpellier)被引进到意大利皮埃蒙特(Piemonte),此后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截至2008年,达到了5,357公顷,该品种主要分布于托斯卡纳(Tuscany)南部的科托纳(Cortona)。
澳大利亚
西拉(当时被称作“Scryas”)可能是在1832年由詹姆斯·布斯比(James Busby)从法国蒙彼利埃(Montpellier)带到了澳大利亚,并且迅速在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州(New South Wales)大面积种植。目前西拉已经成为了澳大利亚最为主要的红葡萄品种。截至2008年,在澳大利亚的种植面积达到了43,977公顷,主要集中在内陆产区,如河地(Riverland)、墨累河岸(Murray-Darling)和滨海沿岸(Riverina),这些产区生产大量风格甜美、酒体轻盈的红葡萄酒。此外,在巴罗萨谷(Barossa Valley)、迈拉仑维尔(McLaren Vale)、库拉瓦拉(Coonawarra)、猎人谷(Hunter Valley)和克莱尔谷(Clare Valley)都有种植,其中巴罗萨谷(Barossa Valley)的种植面积为5,281公顷,这里有不少老藤西拉,酿造的葡萄酒口感集中,带有香料风味,陈年潜力强。
美国
西拉在美国的种植区域主要位于加利福尼亚州(California)、华盛顿州(Washington)和俄勒冈州(Oregon)。2010年,西拉在加利福尼亚州的种植面积到达了15,091公顷,通常用于与其他罗讷河谷品种混酿。1999年,华盛顿州的西拉葡萄酒产量还非常低,但是6年之后,该州很多著名的葡萄酒厂都已经开始酿造西拉葡萄酒,另外还有很多的新酒厂也选择了西拉,西拉葡萄酒很快就在华盛顿州流行起来。到了2011年,种植面积达到了1,256公顷,仅次于赤霞珠和梅洛。俄勒冈州的气候虽然不像加州和华盛顿州那般适合西拉,但是该品种的种植面积也有572公顷(截至2008年)。
瑞士和西班牙
西拉在瑞士的瓦莱斯(Valais)的种植获得了意外的成功,特别是在该产区内一座阳光充足的村庄——莎莫松(Chamoson),这里的人们充分应用了罗讷河谷的传统葡萄种植技术。瓦莱斯的西拉葡萄酒风味凝练,口感成熟。另外,西班牙的西拉种植面积在2008年就达到了16,568公顷,其中比较著名的产区有多乐多(Toledo)和曼设拉(Manchuela)。
南非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非的西拉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1995年西拉在南非的种植面积仅仅占葡萄总种植面积的1%,但是到了2008年,面积达到了9,907公顷。这里的西拉葡萄酒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
智利和阿根廷
智利的西拉种植颇具潜力,到了2008年,总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3,370公顷,主要位于空加瓜谷(Colchagua Valley)产区,这里的西拉葡萄酒香气浓郁,口感丰富。西拉在智利的成功也因此刺激了阿根廷的葡萄种植者,1990年西拉葡萄在阿根廷的种植面积仅有1,000公顷,但是2008年便扩大到了12,960公顷,主要分布在门多萨(Mendoza)产区。
新西兰
新西兰大部分地区都因为太冷而不适合种植西拉葡萄,但是在北岛也有西拉葡萄园,主要集中在霍克斯湾(Hawke's Bay)。
典型香气:李子、草莓、覆盆子、茴香和白胡椒
起源:
古诺瓦兹(Counoise)是来自法国南部的古老葡萄品种,主要分布在南罗讷(Southern Rhone)。关于它的最早历史记录可追溯到1626年,其名字可能来源于一种方言,有多种古老的拼法。此外,它常被误认为是欧伴(Aubun),其实二者并不是同一品种。
品种特征和生长条件:
古诺瓦兹是一个活力较高的葡萄品种,适合种植在炎热的、土壤多碎石的斜坡上。它的成熟时间较晚,果实产量不高,但其隔年的果实产量会比上一年稍高一些。此外,它的果实颗粒较大,易受灰霉病的侵扰。
主要种植区域和特色:
古诺瓦兹主要种植在法国南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California)和华盛顿州(Washington)也种植着少量古诺瓦兹。
法国
2009年,古诺瓦兹在法国的种植面积约为443公顷,主要集中在法国南部。它是教皇新堡(Chateauneuf du Pape)、吉恭达斯(Gigondas)和旺图(Ventoux)等产区的法定许可品种之一。用古诺瓦兹酿制的葡萄酒风味较清淡,散发着白胡椒的香气。因为用古诺瓦兹酿制的单一品种葡萄酒较容易被氧化,所以它常被用来酿制混酿红葡萄酒和桃红葡萄酒。作为混酿品种之一,其酒精度和单宁适中,能为葡萄酒带来香料风味和更高的酸度。
美国
在来自法国罗讷河谷(Rhone Valley)的博卡斯特尔(Beaucastel)家族的努力之下,古诺瓦兹在加州的中央海岸(Central Coast)地区也有种植,用于酿制单一品种葡萄酒或混酿葡萄酒。华盛顿州也种植着约6公顷的古诺瓦兹。
典型香气:草莓、覆盆子、李子、红醋栗和石榴等红色水果;桃子和油桃等核果;香水和颜料等香料香气;香草、烘烤和可可等橡木香气;雪松、雪茄盒、麝香、蘑菇、泥土和皮革等陈年香气
起源:
神索(Cinsault),也被称为“Cinsaut”,是法国最古老的红葡萄品种之一,常用于混酿优雅别致的桃红葡萄酒或轻盈迷人的红葡萄酒。关于该品种的起源地,至今仍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有人认为神索源自法国南部的埃罗省(Herault),也有人认为神索最早是从地中海(Mediterranean)东部引入法国的。可以确定的是,神索在法国南部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并在法国扬名、传播至世界其他产区。
神索在意大利和西班牙的种植历史也比较久远。21世纪后,科学家对意大利和西班牙当地的葡萄品种进行DNA检测,发现有多个不同外文名的红葡萄品种,被证实与神索DNA样本一致。神索在南非还被称为埃米塔日(Hermitage),它与黑皮诺(Pinot Noir)杂交培育出了南非的品种之星皮诺塔吉(Pinotage)。
品种特征和生长条件:
神索有着较大的葡萄颗粒,表皮较厚且颜色深黑,果串大且长势紧密。该品种发芽较晚,成熟期适中,产量较大,平均每英亩产量可达到6-10吨。但在较高产量的情况下,神索的风味容易变淡,因而需要控制产量(2-4吨/英亩),以保证葡萄的风味。
神索生性比较挑剔娇弱,生长力一般,但却能在炎热和干旱的生长条件下种植。而一旦生长环境过于潮湿,神索就很容易腐烂,这与其果串紧密有关。该品种易受葡萄顶枯病的侵害,能抵抗葡萄叶片褐变,但种植在石灰质土壤里时容易感染萎黄病。此外,螨虫类、葡萄蛾、霜霉菌和白粉菌也是其天敌。
主要种植区域和特色:
法国
20世纪50、60年代,法国曾从阿尔及利亚大量进口神索红葡萄酒,而后法国的商人们觑到商机,开始大力种植神索,酿造神索红葡萄酒,掀起了神索在法国本土前所未有的关注热度。至70年代,法国已拥有50,000公顷的神索葡萄园,而神索也成为当时种植面积排名第四的葡萄品种。如今,神索在法国的种植面积有所下降,据2009年法国最新的葡萄种植面积统计数据显示,神索的种植面积为20,800公顷,在法国的红葡萄品种种植面积排行中位列第九。
神索主要种植在法国南部的朗格多克-露喜龙(Languedoc-Roussillon)、普罗旺斯(Provence) 、南罗讷河谷(Southern Rhone)和迷笛(Midi)产区,其中最大的种植区分布在埃罗省、瓦尔省(Var)、加尔省(Gard)和奥德省(Aude)一带。在朗格多克-露喜龙产区,神索多与歌海娜(Grenache)、佳丽酿(Carignan)混酿,用以调节酒体的柔和度和口感。而在南罗讷河谷产区,神索常与歌海娜、西拉(Syrah)和慕合怀特(Mourvedre)混酿成著名的GSMC混酿红葡萄酒。值得一提的是,神索还是教皇新堡(Chateauneuf-du-Pape)产区的法定品种之一,尽管其占比仅为5%。在普罗旺斯产区,神索被广泛用于酿造轻盈芬芳的桃红葡萄酒。
用神索酿造的葡萄酒呈桃红色或浅宝石红色,口感较为柔软,芬芳多汁,散发着迷人的水果香气,略带草莓酱和煮李子风味,适合在年轻时饮用。在法国,神索多见于混酿红葡萄酒,或用于酿造酒体轻盈、果香芬芳和清新鲜爽的桃红葡萄酒,有时它还被当作鲜食葡萄,但很少用于酿造单一品种的葡萄酒。不过在朗格多克地区也有例外,当地有一些酒庄酿造出了非常优秀的100%神索单一品种葡萄酒。
意大利
据200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神索在意大利的种植面积约为288公顷,主要分布在南部普利亚(Puglia)产区的布林迪西(Brindisi),即奥斯图尼法定葡萄酒产区(Ostuni DOC)内。在当地,神索被称为“Ottavianello”,主要用于酿造酒体轻盈而风格平淡无奇的单一品种葡萄酒。其中,在酿造神索的单一品种葡萄酒时,可适当加入一些当地的其他品种进行调配,但神索的比例需在85%以上。
南非
神索在南非被称为埃米塔日。自19世纪引进南非之后,神索在南非的种植非常成功,曾是南非种植最多的红葡萄品种,直到1993年才被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超越。据2008年统计显示,当前南非拥有2,241公顷的神索葡萄园,占其本土葡萄园总面积的十分之一,主要栽种于帕尔(Paarl)、布里厄克鲁夫(Breedekloof)和马姆斯伯里(Malmesbury)产区。
美国
神索在美国曾被称为“Black Malvoise”,于1860年引进种植。神索在美国当地一度很受欢迎,而今仅有少数葡萄园种植神索。目前,神索主要种植在加利福尼亚州(California),2008年统计的总种植面积为47公顷。此外,神索在华盛顿州(Washington)也有极少数种植。
澳大利亚
神索在澳大利亚的种植面积约为60公顷,主要位于巴罗萨谷(Barossa Valley)和迈拉仑维尔(McLaren Vale)产区。在当地,一些酒庄擅长采用神索酿造出具有法国南罗讷河谷风格的特酿红葡萄酒,也有酒庄酿造出了100%老藤神索的桃红葡萄酒。
其他地区
由于神索能够适应干旱炎热的气候环境,因而它在北非地区的种植也比较广泛。在摩洛哥,神索是种植最多的葡萄品种;在黎巴嫩,神索为种植面积排列第三的葡萄品种,仅次于赤霞珠和西拉。
除此之外,在北非地区的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以及东欧地区如土耳其等,也少量种植着神索。2010年,土耳其共计拥有444公顷的神索葡萄园或地块。
典型香气:青苹果、柑橘、酸橙、桃子、甘草和花香
起源:
克莱雷(Clairette)是法国米蒂(Midi)地区最古老的葡萄品种之一。据说早在1490年,该品种就被种植于埃罗省(Herault)的阿迪桑(Adissan)公社,因此该品种很有可能起源于埃罗省。克莱雷的法文名称意为“浅白色”,很可能是指该品种叶子下面的白色绒毛。
DNA分析结果表明,克莱雷生长在西班牙加泰罗尼亚(Catalunya)的一种名为“Picapoil Blanco”的葡萄在基因上十分相近,这两者可能是同一个葡萄品种。
此外,在1834年左右发现了该品种的粉色变种,其名称为“Clairette Rose”。目前,该变种在加尔省(Gard)的利哈克(Lirac)产区内还有种植,2009年其种植面积约为260公顷。
品种特征和生长条件:
克莱雷属于晚熟品种,易受螨虫和葡萄蛾的侵袭,但对霜霉病以及灰霉腐烂病有着较强的抵抗能力。该品种生命力顽强,可以抵御强风并且能够笔直生长,其果粒较小,果皮较厚,在生长期末成熟地非常快,适合种植在贫瘠干燥的石灰质土壤中。
主要种植区域和特色:
法国
1958年,克莱雷在法国的种植面积高达14,099公顷,但到2011年其种植面积已下降至2,274公顷。目前,该品种主要种植在南罗讷河谷(Southern Rhone)、沃克吕兹省(Vaucluse)以及朗格多克(Languedoc)产区内的加尔省。
在法国南部德龙省(Drome)的迪埃村(Die),该品种常被单独用来酿制德蒂克莱蕾起泡酒(Clairette de Die Sparkling)。此外,克莱雷还是德蒂起泡酒(Cremant de Die)产区以及德蒂丘(Coteaux de Die)产区种植的唯一葡萄品种。
除了被酿制为起泡酒,在南罗讷河谷产区,克莱雷还可与其他白葡萄品种混酿,为葡萄酒增添酸度与清新感。克莱雷是非常古典的一个葡萄品种,采用该品种酿制的葡萄酒相当简单,但却十分爽脆,有时还伴有矿物的气息,适宜早饮。
在朗格多克,克莱雷经常与白玉霓(Ugni Blanc)以及特蕾(Terret)混酿。在该地区,克莱雷通常会被提前采摘以保留葡萄的酸度以及新鲜的香气。
意大利
在意大利,克莱雷主要种植在托斯卡纳(Tuscany)产区以及撒丁岛(Sardinia),2000年其种植面积约有150公顷。在卡利亚里(Cagliari),克莱雷是官方推荐的葡萄品种,该地区出产的纳莱加斯(Nuragus)葡萄酒中,克莱雷可以占一小部分比例。
南非
克莱雷主要种植在南非的伍斯特(Worcester),2008年其种植面积约328公顷。
除此之外,克莱雷在黎巴嫩、俄罗斯黑海沿岸(Black Sea Coast)以及澳大利亚也有少量种植。
典型香气:红色浆果、胡椒、香料
起源:
1538年,瓦卡瑞斯(Vaccarese)首次在法国的圣萨蒂尔南莱阿维尼翁(Saint-Saturnin-les-Avignon)被提及,而阿维尼翁(Avignon)附近地区的其他参考资料也有力支持了该地区是瓦卡瑞斯起源地这一说法。1806年,该品种的别名“Camarese”被首次提及,而“Brun Argente”这一名称则等到1909年才首次出现。“Vaccarese”一名的使用主要见于教皇新堡(Chateauneuf du Pape)地区,“Camarese”主要见于加尔省(Gard)的舒斯克朗(Chusclan),而“Brun Argente”一名则在更大范围的地区内使用。
在瓦卡瑞斯的几个名称中,“Brun Argente”中的“brun”意为棕色,意指其较深的果皮颜色,而“argente”意为“银色”,指代叶子上的绒毛颜色;“Vaccarese”可能衍生自“瓦卡赫(Vaccares)”——法国卡马尔格(Camargue)的一个地区;而“Camarese”则可能衍生自“卡马雷(Camares)”——阿韦龙(Aveyron)的一个地区,该品种可能是从这个地区传入加尔省的。
品种特征和生长条件:
瓦卡瑞斯的果串和果实颗粒较大,是一个多产的晚熟葡萄品种,需短枝修剪,适宜在炎热、光照充足且较为低产的地块上种植。该品种极易感染灰霉菌。
主要种植区域和特色:
2008年,瓦卡瑞斯在法国的种植面积仅12公顷,主要分布在加尔省的舒斯克朗。该品种在当地的名称为“Camarese”,通常用于与歌海娜(Grenache)混酿成桃红葡萄酒,其中瓦卡瑞斯所占的比例最多为20%,但一般低于20%。瓦卡瑞斯在教皇新堡产区虽是法定品种,但只有少数酒商如博卡斯特尔酒庄(Chateau de Beaucastel)和佩高酒庄(Domaine du Pegau)有种植并且仅用于混酿。尽管该品种在产区法规和法国官方注册品种中使用的名称是“Brun Argente”,该名称与“Vaccarese”均很少出现在酒标之上。
采用瓦卡瑞斯酿造的红葡萄酒通常酒体轻盈,带有与神索(Cinsault)相似的红色水果风味,以及胡椒和香料的气息,其单宁结构与西拉(Syrah)相似。
典型香气:李子
起源:
黑特蕾(Terret Noir)常被简称为“特蕾(Terret)”,而实际上特蕾是黑特蕾、白特蕾(Terret Blanc)和灰特蕾(Terret Gris)的统称,白特蕾和灰特蕾是黑特蕾的变异品种。特蕾是朗格多克(Languedoc)产区最古老的葡萄品种之一,很可能起源于法国南部的埃罗省(Herault),在当地已有很长的种植历史。根据雷佐(Rezeau)的研究,关于特蕾的记录可能最先于1619年出现在卡尔卡松(Carcassonne),随后的1639年和1676年也有相关记载,但这些记录的准确性有待考证。可信度较高的最早记录来自于朗格多克,出现在1736年。
品种特性和生长条件:
黑特蕾的萌芽期和成熟期较晚,通常采用短枝修剪的修剪方式,但树形可修整为垂直分布形和灌木形。其产量丰富,果串大,颗粒大小适中。黑特蕾易感染白粉病和霜霉病。
主要种植区域和特色:
黑特蕾主要种植在法国南罗讷河谷(Southern Rhone)和朗格多克产区,截至2008年,其种植面积为189公顷,比2000年减少了211公顷。黑特蕾既可酿造单一品种葡萄酒,也可与国际品种混酿,出现在菲图(Fitou)、米内瓦(Minervois)、科比埃(Corbieres)、派勒特(Palette)、卡西斯(Cassis)以及罗讷河谷(Rhone Valley)的教皇新堡(Chateauneuf-du-Pape)、罗讷河谷丘村庄级(Cotes du Rhone Villages)、吉恭达斯(Gigondas)和拉斯多(Rasteau)的葡萄酒中,但所占比例通常较少。其酒颜色浅,口感轻盈,酒精含量适中,即使在炎热气候下也能保持清新的酸度。
典型香气:柑橘水果和烟熏
起源:
布布兰克(Bourboulenc)是一种古老的白葡萄品种,源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Provence)产区的沃克吕兹省(Vaucluse)。关于该品种的首次记录出现在1515年,当时人们将其称为“Borbolenques”。后来在1538年,该品种也以多种别名出现。布布兰克一名可能是由地名“Barbolenquiera”变体而来。该品种是波尔多红葡萄酒家族(Claret Ampelographic Group)中的一员。
品种特征和生长条件:
布布兰克喜温暖干燥的气候,其果实成熟十分缓慢,属于晚收的葡萄品种。由于该品种果实皮厚,珠串结构松散,所以不易受灰霉菌感染,但对白粉病的抵抗能力不强。
主要种植区域和特色:
布布兰克只在法国有种植,据2008年数据显示其种植面积为622公顷,主要集中分布在法国南部。在教皇新堡(Chateauneuf du Pape)、尼姆(Costieres de Nimes)、罗讷河谷(Rhone Valley)南部和普罗旺斯,该品种一般用于混酿中,比例一般控制在20%-30%左右。但在朗格多克(Languedoc)、科比埃(Corbieres)及密卢瓦(Minervois)地区,布布兰克是酿造白葡萄酒的主要品种,通常会与白歌海娜(Grenache Blanc)和马家婆(Macabeo)等品种一同混酿。
该品种在克拉普(La Clape)山区尤为成功,这里出产的布布兰克葡萄酒带有独特的海洋气息。在其它地方,使用布布兰克酿造的葡萄酒一般酒精度适中,香味不浓不淡,带有柑橘类水果味道。如果采摘时果实完全成熟,还会带有一丝烟熏气息。
匹格普勒(Picpoul)又称“Piquepoul”,是法国朗格多克地区一种历史悠久的葡萄品种。该品种常被分为白匹格普勒(Picpoul Blanc)、黑匹格普勒(Picpoul Noir)及灰匹格普勒(Picpoul Gris),其中白匹格普勒是当今种植最广泛的品种。在匹格普勒种植历史较为悠久的迷笛(Midi)地区,这三种匹格普勒葡萄常被混种在一起。
“Piquepoul”有“刺嘴”之意,这表明了匹格普勒葡萄含有较高的酸度。17世纪初,“Piquepoul”用来代表优质葡萄生产商,17世纪和18世纪时,匹格普勒和克莱雷(Clairette)一起被大量地向法国北部出口。
匹格普勒易染上真菌病,产量也不高,这导致它在根瘤蚜虫病过后的受欢迎程度大减。20世纪初,匹格普勒对沙质土壤的强大适应能力使得它在沿海葡萄园里尤为盛行,同时,该品种主要用于酿制当时极为流行的苦艾酒(Vermouth)。如今,这些沿海葡萄园中的许多地方成为了旅游者们露营的场所,而苦艾酒也变成了意大利的特有产品。
黑匹格普勒酿制的葡萄酒酒力十足,香味丰富,酒液几乎无色,宜趁年轻时饮用。曾经,这种葡萄是酿制教皇新堡(Chateauneuf-du-pape)和朗格多克山坡(Coteaux du Languedoc)葡萄酒的次要原料,但如今它已经很少见。
相反,白匹格普勒则越来越流行。到2000年为止,该品种在法国的总种植面积达到了1,000公顷。在朗格多克,它常和其他品种混酿,为葡萄酒带来爽脆的口感。如今,它最常见的作用是酿制皮纳特匹格普勒(Picpoul de Pinet)葡萄酒。
典型香气:杏桃、杏仁、山楂花、刺槐花、蜂蜜和新鲜奶油等
起源:
瑚珊(Roussanne)属白葡萄品种,起源于北罗讷(Rhone),于1781年首次在文献中被提及,它的外文名得名于其赤褐色的葡萄皮。根据DNA分析,瑚珊和玛珊(Marsanne)有着亲子关系,因此这两个葡萄品种经常被人弄混。
品种特征和生长条件:
瑚珊适合种植在贫瘠多石的石灰土中,抗风、抗旱能力较弱,容易受白粉病、灰霉病、螨虫和牧草虫的影响。其主要的特性是芳香萦绕,久久不散,它的香气与清新的草药茶有几分相似。此外,它酸味十足,因而比玛珊更具陈年潜力,能为葡萄酒提供酒体。不过,为了充分展现其优雅性,瑚珊需要达到完全成熟的状态才能采摘。
主要种植区域和特色:
法国
该葡萄品种在法国非常流行,可从其在法国种植面积激增这一现象看出。早在20世纪60年代,瑚珊的种植面积仅为71公顷,然而截至2009年,其种植面积已经扩大为1,352公顷。在北罗讷的埃米塔日(Hermitage)、克罗兹-埃米塔日(Crozes-Hermitage)以及圣-约瑟夫(St-Joseph)产区,瑚珊和其常见的搭档——玛珊是仅有的两种法定白葡萄品种。此外,它们还是圣佩雷(St-Peray)产区酿制起泡酒和静止白葡萄酒的法定品种。不过,在这些产区,虽然玛珊所酿制的葡萄酒不如瑚珊优质,但玛珊生命力更旺盛且更高产,因此它的种植面积更加广泛。相比之下,瑚珊产量较为不稳定,更容易染上白粉病,且更易腐烂,抗风能力也差。这些特质使得瑚珊差点在北罗讷产区绝迹,但后来更为优质的克隆品种的出现挽救了瑚珊。如今,在北罗讷产区,瑚珊受到少部分葡萄生产商的青睐,如嘉宝乐(Jaboulet)。
在南罗讷产区,瑚珊是酿制教皇新堡(Chateauneuf-du-Pape)白葡萄酒的四种法定白葡萄品种之一。而博卡斯特尔酒庄(Chateau de Beaucastel)则用事实说明了经精心栽培的瑚珊酿制出的葡萄酒能很好地在橡木桶中陈年。
此外,在朗格多克(Languedoc)和露喜龙(Roussillon)产区,瑚珊的种植面积也越来越广,相比北罗讷产区,瑚珊的晚熟特质在这里并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但却有可能遭受较为干旱的环境。 在朗格多克和露喜龙产区,瑚珊常和玛珊、维蒙蒂诺(Vermentino)、布布兰克(Bourboulenc)和白歌海娜(Grenache Blanc)进行混酿,同时,它也能和酒体更丰满的霞多丽(Chardonnay)很好地搭配。
在萨瓦(Savoie)产区,该品种也是酿制精美、芳香的奇尼葡萄酒(Chignin-Bergeron)的唯一品种,在这里瑚珊被称为“Bergeron”,但与胡塞特(Roussette)并非同一品种。
美国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California)的中央海岸(Central Coast),瑚珊也越来越流行,不仅可用于酿制单一品种葡萄酒,还可用于酿制混酿酒。截至2009年,瑚珊在美国的种植面积为141公顷。在北尤巴(North Yuba)地区,瑚珊也再次盛行起来,其种植面积从1995年的不足8公顷,上升至2003年的近80公顷。在华盛顿州(Washington)和俄勒冈州(Oregon),瑚珊既会被用于酿造单一品种葡萄酒也会混酿。
其他国家
在意大利利古里亚(Liguria)和托斯卡纳(Tuscany)产区,该品种也有少量的种植,它是酿制意大利蒙特卡洛比安科(Montecarlo Bianco)葡萄酒的一种法定葡萄品种,不过它在酒中所占比例不能超过10%。 西西里岛(Sicilia)上出产的维蒙蒂诺(Vermentino)白葡萄酒中也会有含有少量的瑚珊。在澳大利亚,该品种同样有种植,也常于与玛珊混酿,有时也会跟维欧尼(Viognier)进行混酿,截至2010年,澳大利亚有超过40家酒庄使用瑚珊进行酿酒。另外,葡萄牙和希腊也种植着有极少量的瑚珊。
典型香气:麝香
起源:
琵卡丹(Picardan)是来自法国南部普罗旺斯(Provence)地区的古老品种,曾被种植于瓦尔(Var)、沃克吕兹(Vaucluse)、加尔(Gard)、埃罗(Herault)和罗讷河谷(Rhone Valley)地区。该品种在上述地区有不同的名称,其中较常见的是“Oeillade Blanche”和“Araignan Blanc”。“Picardan”和“Oeillade Blanche”两个名称首次出现在1544年博纳旺蒂尔(Bonaventure)的著作中。然而,由于“Picardan”和“Oeillade”本身分别是布布兰克(Bourboulenc)和克莱雷(Clairette)的别名,因此上述著作指的是哪个品种无法确定。但可以确定的是,1715年,琵卡丹以“Araignan Blanc”的名称出现在文字材料中。
“Picardan”一名可能衍生自法语中的“Piquer”(意为戳、刺)和“Ardent”(意为激烈的、强烈的),指代该品种的酸度;“Araignan”一名可能衍生自法语中的“Araignee”(意为蜘蛛),指代叶子下表面如蜘蛛网般的绒毛。
品种特征和生长条件:
琵卡丹的果串和果实颗粒较大,成熟时间适中,最好采用短枝修剪和垂直整形的方式。该品种容易缺镁,适宜在炎热干燥且较为贫瘠的地块上种植。
主要种植区域和特色:
琵卡丹最知名的产区是法国南部的教皇新堡(Chateauneuf du Pape)产区,尽管该品种非常小众,但它却是产区内酿造红、白葡萄酒的13个法定品种之一。博卡斯特尔酒庄(Chateau de Beaucastel)所酿造的教皇新堡红葡萄酒就使用了少量的琵卡丹。2008年,该品种在法国的种植面积只有1公顷不到。
采用琵卡丹酿造的葡萄酒通常较为中性,略带麝香的香气,酒体轻盈,酒精度和酸度均适中。该品种经常用于与其他品种混酿以增加酸度。
可购买现货酒款,不可用于购买期酒、跨境商城酒款、积分兑换酒款和活动酒款
您已经获得Plus会员免费体验资格,享受Plus专享价购酒,有效期至2025年8月3日。
100%全球正品名庄
原产地直采
恒温恒湿,可选冷链/空运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粤ICP备12049918号
|
工商电子标识
|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6249号
|
营业执照
| 食品经营许可证
Copyright © 2012 wine-worl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酒类商品仅限18周岁以上人士购买